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深夜10点半,我坐在儿子书桌旁,“你到底写不写?”我压着嗓子吼,台灯下儿子的肩膀明显一抖,铅笔在作业本上划出一道歪歪扭扭的线。这曾是我家孩子二年级的日常——明明一小时能搞定的作业,硬是能从晚上7点拖到10点,我从下班催到睡觉,他从磨蹭熬到犯困,最后作业写得很潦草,我气得血压飙升偏头疼,整个家天天像笼罩着一层低气压。
有一天我实在崩溃了,给当小学老师的表妹打了一通电话,哭着说自己快被孩子写作业这件事逼疯了。表妹听完只说了一句话,却像一把锤子砸醒了我:“你这哪是陪孩子写作业?你就是一个蹲在旁边的'监工’,他被你催得早就没了自己的主意,连什么时候该写、该怎么写都不知道了。”
也是那天,表妹跟我聊到了一个心理学概念——“最近发展区”,原来童年富裕症正在摧毁孩子的成长。
表妹说:你知道吗?老农喂牛时从不把草料直接扔到牛的面前,他们会把草料挂在稍高的栏杆上,让牛抬抬头伸伸脖子,稍微用点力才能吃到,这样一来,牛反而吃得更香,长得更壮实,这就是喂牛效应。
表妹接着说:孩子就像要吃草料的牛,你把草直接喂到嘴边,他反而懒得动;可要是把草挂得稍微高一点,让他跳一跳才能吃到,他反而会更起劲。
原来如此!我如醍醐灌顶!适度的困难能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在教育孩子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呀。轻易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其实会更快毁掉一个孩子,让他们变得依赖懒惰没担当。学习不会自己规划,认为作业是大人的事情,也不会有承担责任的主动意识。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我盯着电话愣了半天,突然反应过来:原来不是孩子懒、不是孩子笨,是我这个当妈的“管得太宽”,把本该属于他的学习责任、时间责任,全揽到了自己身上,最后把孩子养成了“伸手党”,也把自己逼成了一个“火药桶”。
从那以后,我照着表姐给的思路,结合家里的情况改变了陪学思路,没想到才一个月,儿子就像变了一个人——每天放学回家先主动把作业拿出来,不用我催,不用我盯,甚至会自己定闹钟提醒自己“该写数学了”。现在把我这套方法整理出来,希望能帮到跟我曾经一样焦虑的家长。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 第一步:把“你的焦虑”揣好,把“他的责任”还给他——自然后果法,比100句唠叨都管用
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得靠我催”,早上起床我要喊三遍,晚上写作业我要站在旁边盯,就连收拾书包,我都得帮他检查一遍又一遍。
直到有天早上,我看着闹钟走到7点40,没像往常一样掀他的被子,只是轻轻敲了敲他的房门:“儿子,现在7点40了,咱们8点要出门。”
他迷迷糊糊“嗯”了一声,翻个身又睡了。等他再醒过来,已经是7点55,穿衣服、找鞋子忙得手忙脚乱,最后连早饭都没顾上吃,背着书包一路跑到学校,还是迟到了。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晚上放学回家,他一进门就委屈地冲我喊:“妈妈你昨天为什么不叫我!我今天迟到被老师说了,还饿了一上午肚子!”
我蹲下来,看着他红通通的眼睛,没骂他也没哄他,只是说:“妈妈知道你今天不好受,但起床、上学是你自己的事,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安排好时间。”
那天晚上,他主动拉着我的手说:“妈妈,你明天能陪我去买个闹钟吗?我不想再迟到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自然后果法”——让孩子自己承担自己行为带来的结果,比你在他耳边唠叨100句“要早起”“别拖拉”都管用。孩子不是不懂事,只是没吃过“不负责”的亏,当他亲身体会到“迟到会被批评”“不写作业会被老师说”,不用你催,他自己就会想办法改。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 第二步:别盯着“孩子不爱学”,先找他的“闪光点”——多元智能理论,让兴趣变成学习的“助推器”
之前我总抱怨儿子“不爱学习”,数学题教三遍还不会,语文课文背半天记不住,可后来我发现,他不是不爱“学”,是不爱我让他“学”的东西。
有一次周末,他坐在地上拼乐高,从早上9点拼到下午1点,连午饭都忘了吃,那么复杂的说明书,他看一遍就能记住步骤;平时画画,他能盯着一幅画涂两个小时,颜色搭配、线条比例,比我这个当妈的都讲究。
表妹跟我说:“你别光盯着他的课本,他喜欢拼装、喜欢画画,这就是他的天赋啊。”后来我照着她说的,买了一套《数学漫画书》,里面全是用漫画讲数学题的,还有一套《科学模型拼装》,拼好之后能自己动。
没想到儿子一拿到就着了迷,为了搞懂漫画里的数学公式,他主动翻课本查知识点;为了弄明白模型为什么能转,他自己在网上搜科普视频看。到期中考试,他的数学和科学成绩竟然都往前排了十多名。
后来我才知道,美国教育家加德纳早就提出过“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有的孩子擅长语言,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有的孩子擅长动手,有的孩子擅长艺术。咱们当家长的,别总拿着“成绩”这一把尺子去丈量孩子,先找到他的“闪光点”,再把这份兴趣和专注力迁移到学习上,比硬逼着他做题管用多了。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 第三步:每天30分钟“陪读”,比盯着他做100道题更有用——阅读是孩子最“隐形”的学习力
以前我陪儿子写作业,总觉得“盯着他做题才是帮他”,他写作业的时候,我就坐在旁边,手里拿一个本子,他写错一个字我就指出来,算错一道题我提醒他,结果他越来越紧张,写作业越来越慢,我也越来越上火。
后来表妹跟我说:“你别盯着他写作业了,不如每天陪他读半小时书。”一开始我还不信,直到我真的试了——
每天晚上八点半,我把他的作业本收起来,拿出绘本跟他一起读,一开始是我读他听,后来他自己拿着书读给我听;从简单的绘本,到《中国少年文摘》,再到他自己喜欢的科普书,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坚持了三个多月。
变化是悄悄来的——以前他做数学题,连题目都读不懂,现在扫一眼就能明白题目意思;以前写作文,半天憋不出一句话,现在能自己写出几百字的小故事;就连上课,老师都说他注意力比以前集中多了。
后来我查资料才知道,北京师范大学做过一项研究:小学阶段坚持阅读的孩子,到了初中、高中,学习潜力比不阅读的孩子大得多。因为阅读不仅能积累词汇,还能锻炼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这些都是学习的“底层能力”。与其盯着孩子做一道又一道题,不如每天陪他读半小时书,这才是孩子最“隐形”的起跑线。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 第四步:用“游戏闯关”代替“物质奖励”——内在动力,才是孩子主动学习的“发动机”
一开始为了让儿子写作业,我试过不少物质奖励——“写完作业给你买玩具”“考到95分带你吃汉堡”,可时间长了我发现,没有奖励他就不写,而且为了赶紧拿到奖励,作业写得越来越潦草。
后来我想起儿子喜欢玩闯关游戏,就跟他一起把作业改成了“闯关任务”:
第一关:语文生字抄写,完成得A+得一颗星;
第二关:数学口算练习,全对得一颗星;
第三关:英语课文朗读,流利得一颗星;
集齐5颗星,周末可以兑换一次“公园露营”,或者“爸爸陪你打一小时篮球”。
没想到这招真管用!他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问我:“妈妈,今天的作业有几关?”为了拿到星星,他写作业不仅快了,正确率也高了,有时候写错了,不用我提醒,他自己就会改过来。
后来我看心理学书才知道,这叫“游戏化学习”,而且心理学家早就发现: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更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物质奖励就像“止痛药”,只能管一时;可当孩子觉得“写作业像闯关一样有意思”,当他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成就感,这份动力才会一直推着他往前走。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 第五步:抓习惯,但要“抓大放小”——让孩子自己定计划,比你替他安排好更重要
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小,不会安排时间”,每天的作业顺序、写作业的时间,都是我替他定好的:“先写语文,再写数学,晚上9点前必须写完。”可越这样,他越磨蹭,有时候故意拖到9点以后,跟我对着干。
后来我照着表妹说的,跟他一起制定了一张《作业计划表》:
左边是“作业清单”,让他自己把当天的作业写下来;
中间是“预计时间”,让他自己估摸着每科要写多久;
右边是“休息时间”,告诉他写40分钟可以休息10分钟,自己定闹钟。
我跟他说:“这个表是你自己定的,妈妈只负责最后签字,要是没完成,你自己想办法补。”
一开始他还不太习惯,有时候会把时间估短,有时候会忘了休息,可慢慢的,他越来越熟练——现在每天放学回家,他会先把作业清单列出来,自己安排先写哪科,写累了就自己站起来活动活动。就连周末的作业,他都会提前规划好:“周六上午写数学,下午写语文,周日上午去图书馆,下午跟小朋友玩。”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过一句话:“习惯,是孩子隐藏的竞争力。”我们当家长的,别总想着替孩子安排好一切,早点让他学会自己定计划、自己管时间,这份习惯带来的力量,会比任何补习班都管用。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和家长们共勉的话:
现在回头看,我最庆幸的,是当初放下了“监工”的身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孩子。
曾经我以为“催他、盯他、管他”就是对他好,可后来才明白,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不是让孩子跟着你的节奏走,而是让他找到自己的节奏。
✅如果你也正在为孩子写作业拖拉而焦虑,不妨试试这几点:
闭上嘴,别总在他耳边唠叨,让他自己承担该承担的后果;
睁大眼,多看看孩子的闪光点,用他的兴趣带动学习;
静下心,每天陪他读半小时书,比盯着他做题更有用;
换个方式,把作业变成“闯关游戏”,让他从学习中找到成就感;
放放手,让他自己定计划、管时间,早点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我们家长不需要天天拿着尺子量他长多高,也不需要天天扶着他怕他长歪,只要给他足够的空间、合适的阳光和水分,他自然会朝着阳光的方向,慢慢长成参天大树。
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让孩子变成你想要的样子,而是帮他变成更好的自己。当你不再做“催命符”,孩子自然会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你家孩子写作业有哪些让你头疼的事?你又有哪些管用的小方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一起陪孩子慢慢长大。
我是你的三胎妈妈战友—三宝妈羊羊,曾为了孩子自学心理学15年,育儿路上不孤单,我会定期分享育儿干货,陪家长们升级打怪,用爱与温暖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做懂孩子的父母,守护孩子向阳生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拉伯配资-炒股配资开户识必选-配资查询114-郑州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