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作为华侨城集团文化科技板块的核心企业,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旅游”)积极响应号召,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头豹研究院《2025中国文旅装备国产化报告》数据,2024年中国文旅装备市场规模已突破1331.82亿元,但国产化率仅为38.7%,其中高端设备领域不足15%,行业整体呈现“小而散”特征,尖端技术与品牌竞争力仍显著落后于国际巨头。近期,国务院将文旅装备纳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重点支持领域,文化和旅游部同步启动设备更新专项行动,为行业转型升级与国产替代打开了重要政策窗口,也为以云南旅游为代表的文旅装备企业创造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突破的战略机遇。
组织重构:体系化的变革实践
“响应国家号召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云南旅游董事长程旭哲的这句话,彰显了公司上下以坚定信念攻坚克难、以创新精神开拓新局的使命担当。
面对挑战与机遇,云南旅游于2024年启动了一场深刻的组织变革,构建了“一个总部+十个中心+六家子公司”的全新运营架构。具体而言,就是强化“一个总部”能力,提升决策与服务效能。云南旅游将原有的二级总部及相关业务板块的管理职能进行整合优化,取消原有直管企业的独立部门设置,统一并入云南旅游总部层面。
建设“十个中心”,健全监督与服务支撑体系。云南旅游在总部同步新设立了安全管理部、法律合规部等关键职能部门,进一步强化总部“指挥中枢”的职能定位,以便更好地履行战略引领、资源配置、风险管控与综合服务保障等核心职能,为公司的稳健运营提供强力支撑。
激发“六家子公司”活力,打造专业市场竞争力。云南旅游各子公司聚焦景区运营、旅游交通服务、创新研发、游乐设备生产销售、综合创意设计、IP孵化运营及影视制作等主责主业,积极开拓外部市场,持续提升专业化运营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组织重构后,改革成效迅速显现。通过职能部门专业化整合与风控体系升级,总部建立起技术成果转化的完整管理流程,有效激发了创新活力。截至2025年初,公司累计获得921件自主知识产权,其中授权专利达400余项,覆盖从新型游乐设施结构设计、安全控制系统到沉浸式体验技术等多个关键领域,为重点项目技术攻关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与资源基础。
专利墙
平台筑基:打造自主创新生态孵化器
组织是引擎,平台是沃土。云南旅游聚焦研发与制造两个领域,全力打造核心自主创新载体。
国家级平台:主题乐园设施集成与智能管理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
2023年8月,云南旅游旗下全资子公司深圳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深圳技术大学联合申报共建“主题乐园设施集成与智能管理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于2024年底通过验收,正式转入运行阶段。
该机构聚焦游乐设施安全监测与运维管理、主题乐园游乐设施的研发与集成两大研究方向,开展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监测与预警(黑匣子)、交互表演机器人系统和虚拟现实场景应用具体项目的研发,全力加速动感飞行影院、天地剧场等多个项目的成果转化进程,推动项目落地;同时还将聚集产学研各界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优势资源,探索打造一套科学完善的系统架构、能力体系和商业模式,推进游乐设施集成和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动感飞行影院
其重点产业化项目《双四连杆平台翻转式动感飞行影院》,凭借创新的运动算法与沉浸式体验效果,入选2024年全国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并斩获由中国文旅行业权威媒体《游乐界》杂志主办的国内游乐领域顶级奖项“金冠奖”。
产业化高地:滁州华侨城文旅装备产业园
如果说上述国家级创新中心是云南旅游的“大脑”,那么即将于2025年7月正式投产的滁州华侨城文旅装备产业园就是其“四肢”协同的关键。
2023年11月,云南旅游在安徽滁州投资建设华侨城文旅装备产业园。项目占地90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包括研发、生产、装配、试验等功能区块,其核心价值在于建立了一套“研发—试制—测试”无缝衔接的快速迭代机制。依托这套机制,工程师的构想能在最短时间内转化为实体样机,并通过严格的实地测试验证优化,大幅缩短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周期。
滁州华侨城文旅装备产业园规划年产量最高可达26台套大型高端文旅装备,正式投产后,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云南旅游的装备生产能力,为公司进一步提升文旅装备国产化率、抢占文旅装备市场份额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驱动文旅场景迭代升级
近年来,云南旅游以自主技术创新为核心,在文旅装备研发与场景应用领域不断突破,通过“硬科技+软创意”的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特种设备、数字展示、智能交互的多维度沉浸式文旅产品矩阵。
特种设备领域:国产技术突破体验边界
2022年4月,在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奇幻谷,云南旅游自主研发的“星际历险7D飞行影院”正式开放。该设备的核心亮点在于全球首创的“双四连杆驱动装置”应用,依托高精度机械传动机构与智能控制系统协同运作,实现座椅运动轨迹的精准控制,完美复现大幅跌落与多维失重特效,极大地提升了游乐的趣味性和沉浸感。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该设备的关键部件国产化率突破90%,摆脱了对进口核心部件的依赖,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当座椅突然翻转的瞬间,我感觉脊椎骨都绷紧了!”来自武汉的资深玩家张先生体验后表示,“这种贴地飞行的真实感,完全颠覆了我对主题乐园设备的认知。”
数字媒体领域:裸眼3D技术开启视觉革命
湖北黄石恐龙奇域旅游度假区倾力打造的旗舰项目“天地剧场”,搭载云南旅游自主研发的裸眼3D球幕成像系统,以突破性的多维度动态光影重构与智能感知算法,实现200平方米级三维空间立体成像,营造出极具科幻感的星际穿越场景,在无需佩戴任何设备的情形下,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传统球幕影院需要佩戴特殊眼镜,我们的技术实现了真正的裸眼3D效果,在暑期旺季日均接待量达3000人次以上。”该项目开放运营以来,以“科技+非遗”沉浸式场景为显著特色,持续吸引全国游客慕名打卡,并登上央视《朝闻天下》,被誉为“文化科技融合典范”,引发社会各界争相关注,好评如潮。
文化遗产领域:数字孪生技术唤醒历史记忆
2024年开始,云南旅游与禄丰恐龙谷旅游度假区深度联动,在恐龙化石遗址活化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应用。项目团队运用SLAM激光扫描技术,完成了对10,000平方米遗址馆的全维度空间扫描,构建出高精度数字孪生模型,同步实现了恐龙骨骼纹理毫米级复原与地质层结构数字化重建,同时基于这一创新底座配套开发了实时定位语音导览系统,通过室内外无缝衔接的厘米级定位精度,为游客提供“所到即所听”的沉浸式体验。
项目负责人介绍,该系统通过智能动线规划与信息分层展示,实现单组游客平均讲解时长较传统模式缩短约40%,人均游览时长增幅约60%。这种“精讲+深游”的平衡设计大幅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通过“数字孪生+实体展示”模式为古老的恐龙化石赋予了数字时代的生命力。
来自昆明的游客王女士展示出自己的手机相册,17张翼龙素描标注着“三叠纪”“白垩纪”等字样。“孩子回家查了2小时恐龙相关资料”,她指着其中一张翅膀骨骼图说,“这种主动学习是在课堂上给不了的。”
近年来,从组织架构变革到国家级平台搭建,再到自有产业园的落地,云南旅游已逐步构建起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研—产—用”高效协同的文旅装备自主创新体系。
未来,云南旅游将着力推进市场拓展与科技突破的“双轮驱动”,一方面聚焦提升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通过产能扩张与模式创新加速市场份额提升;另一方面持续加大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投入,针对核心技术领域开展攻坚,不断增强云南旅游在文旅装备领域内的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为中国文旅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国家队力量”。
拉伯配资-炒股配资开户识必选-配资查询114-郑州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